2024-08-06 10:55:35 | 立志愿
1、在贵州2022的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465,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41368;
2、在江西2022的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07,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5011;
3、在福建2022的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物理类分数线是516,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43287;
4、在四川2022的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32,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66576;
5、在四川2022的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文科分数线是54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3800;
6、在贵州2022的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文科分数线是552,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9131;
7、在江西2021的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13,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3698;
8、在云南2021的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24,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6156;立志愿
9、在云南2021的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文科分数线是563,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2540;
10、在贵州2020的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475,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48276;
序号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省份 | 科目 | 选科 | 最低录取分数 | 最低位次 | |
---|---|---|---|---|---|---|---|---|
1 | 中医骨伤科学 | 2022 | 贵州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465 | 41368 |
2 | 中医骨伤科学 | 2022 | 江西 | 理科 | - | 本科二批 | 507 | 55011 |
3 | 中医骨伤科学 | 2022 | 福建 | 物理类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516 | 43287 |
4 | 中医骨伤科学 | 2022 | 四川 | 理科 | - | 本科二批 | 532 | 66576 |
5 | 中医骨伤科学 | 2022 | 四川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549 | 13800 |
6 | 中医骨伤科学 | 2022 | 贵州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52 | 9131 |
7 | 中医骨伤科学(五年) | 2021 | 江西 | 理科 | - | 本科二批 | 513 | 53698 |
8 | 中医骨伤科学(学制五年) | 2021 | 云南 | 理科 | -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24 | 36156 |
9 | 中医骨伤科学(学制五年) | 2021 | 云南 | 文科 | -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63 | 12540 |
10 | 中医骨伤科学 | 2020 | 贵州 | 理科 | - | 本科二批 | 475 | 48276 |
11 | 中医骨伤科学 | 2020 | 贵州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537 | 11998 |
立志愿(https://www.jlzhiyu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贵州中医药大学简介的相关内容。
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原名“贵阳中医学院”。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本硕博全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
学校是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8年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获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有花溪、甲秀两个校区,占地约1480亩。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骨伤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中医养生学院、康复学院、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外语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直属院(部),中医、中药、民族医药等10个研究所;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97人,其中博士以上学历650人,高级职称694人。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5人,“岐黄学者”1人,“青年岐黄学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金师9人,国贴、核心、省管、省名中医等专家学者200余人。有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3个。有硕导876人、博导36人、兼职博导39人。有国医大师工作室(站)4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6个、贵州省民族民间医(药)师传承工作室1个、贵州省民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
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农学7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2个,其中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贵州省重点学科7个,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中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1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3个。有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2个,获批省发改委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双创支撑平台建设项目”。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研究生工作站5个、研究生导师工作室1个、贵州省卓越人才计划项目5个、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贵州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5个。近五年,获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21项、省级金课3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个;获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7项、省级研究生科研基金立项课题35项;获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全校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50余部,其中主编75部,副主编166部;学校教师副主编的《中医内科学》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特等奖,参编的《中医外科学》等5部教材获二等奖。
学校不断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3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共建)、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2009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优秀单位”,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高校科技管理优秀团队”。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215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五年(2018至2022年)进入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十名。获省部级成果奖32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838项,出版专著583部。
学校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大力实施“三个一百”工程(组织百名博士进企业、组织百名博士下农村,组建百个研究中心),着力解决中药材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天麻、石斛仿野生种植、太子参有性繁殖脱毒复壮等取得重大突破。主持制定铁皮石斛叶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和八角莲等地方药材质量标准183个,主导研制热淋清颗粒、仙灵骨葆胶囊等苗药产品19个,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跃居全国第二,为贵州省健康产业“千亿产值”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校党委被中共贵州省委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现有在校学生1917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336人,博士研究生35人。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突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全国高校首批青年志愿者协会之一,2011年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团体”;“防艾志愿者协会”被国务院防艾办、卫生部、团中央等单位评为“红丝带健康包‘百校进千企’活动先进集体”。1982年成立的“大学生医学科学协会”为全国高校中最早的大学生科协之一。在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0余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1项、铜奖4项,获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决赛高校主赛道铜奖2项,省赛金奖2项,银奖7项,铜奖11项。近五年在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全国“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慧医谷杯”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全国高校模拟集体协商(谈判)大赛等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涌现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中国志愿服务金奖”“全国活力团支部”“全国百佳志愿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三下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和“全省五四青年奖章”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青年才俊和先锋团队。近五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年均就业率为90%,研究生毕业就业率达到93%以上。
学校以开放的视野,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努力建立以东盟为中心,辐射全球的中医药教育新格局。先后与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为英国、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家的学术团体及机构开展中医药培训;与英国高校合作举办药物制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海外实践基地、中德心脏康复基地等项目顺利开展;连续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及民族医药学术论坛,为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迈向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正当时!贵州中医药大学紧紧抓住贵州医疗卫生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和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机遇,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将中医药特色优势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中,凝心聚力谋发展、守正创新谱新篇,为将学校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创新型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2023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山东2023的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综合分数线是601,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3485;2、在山西2022的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21,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4195;3、在湖南2022的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物理类分数线是53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9275;4、在云南2022的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
一、2023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贵州2022的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44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1611;2、在湖南2022的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物理类分数线是528,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47524;3、在河北2022的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物理类分数线是534,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4574;4、在河北2021的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
一、202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山东2023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综合分数线是620,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3337;2、在吉林2022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0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4816;3、在新疆2022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25,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4、在黑龙江2022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
一、2023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山东2023的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综合分数线是561,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9331;2、在黑龙江2021的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38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47226;3、在山西2021的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05,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4766;4、在福建2021的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
一、2023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甘肃2022的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435,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7102;2、在贵州2022的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442,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6205;3、在云南2022的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0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43506;4、在江西2022的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
一、2023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云南2022的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3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8431;2、在山西2021的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491,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42180;3、在云南2021的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20,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8316;4、在安徽2021的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文
一、2023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骨伤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江西2022的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骨伤文科分数线是330,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在江西2022的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骨伤理科分数线是334,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在甘肃2022的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骨伤文科分数线是360,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47718;4、在河南2022的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骨
一、202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骨伤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山东2022的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骨伤综合分数线是44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72611;2、在山东2021的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骨伤综合分数线是452,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58760;3、在山东2020的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骨伤综合分数线是446,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77579;4、在山东2018的山东中
2024-12-17 17:35:11
2024-12-17 08:56:41
2024-12-18 20:32:36
2024-07-09 11:05:47
2024-06-29 16:21:56
2024-09-14 04: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