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06:59:29 | 立志愿
贵阳学院代码是1097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贵阳学院(Guiyang University)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校园规划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学院创建于2004年,由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贵阳市金筑大学合并组建;2009年,由李端棻先生1902年倡导创办的贵阳师范学校并入;201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学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系设置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有46个本科招生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6月15日,学院现有教职工955人,其中专任教师709人。其中,教授82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10人):副教授282人;博士186人;硕士509人;双师型教师146人;双语教师7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管专家5人;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9人;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创新人才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4人;市管专家10人;贵阳市专业技术带头人10人;贵阳市中青年科技骨干4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月,学校本科专业涉及到工学、理学、文学、法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其中以工学、理学和文学为主要学科门类。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8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教学建设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建有图书馆、金工实习车间、数控中心、汽车服务实训室、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实验室等教辅实习实训平台。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汽车服务工程、法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软件工程、国际经济贸易
省级精品课程:中国思想史、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体育心理学
省级教学团队:中国思想史教学团队、生态学教学团队、综合英语教学团队
合作交流
截止2019年11月,学院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国内承办高校之一;
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签署联合办学协议,贵阳学院选派优秀学生在魁北克大学就读,双方互认学分,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双方学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与微软公司达成协议,成为该公司授权的微软课程教育基地,为贵阳市培养IT人才;
与泰国加拉信皇家大学达成教育交流与办学合作协议,两校同意就教师与学生交流互派、学术及文化交流展开校际合作;与美国伯克莱学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就该校提出的“全球教育联盟”事宜开展国际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合作;
与印度Xplora设计学院合作,培养国际化的动漫专业实用人才;
与台湾地区玄奘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校级科研交流、互派师生交流等合作;
与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省农科院签订学术交流合作意向书,在学术交流、人才培训和合作研究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5月,该校建有省级人文社会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教育厅产学研基地1个。
建设成果
2004年5月至2013年5月,该校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上获得国家级立项资助课题16项,省部级立项资助课题和省长基金立项资助课题193项,获得省部级奖19项,地厅级奖30项,专利33项。分别在2009年和2012年率先实现国家社会科学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
馆藏资源
截止2015年底,图书馆设有自主学习座位2200个;收藏纸质中外文图书97万余册保持每年新增纸质图书3万册;续订报50种、期刊840种;电子图书177万种、外文电子图书3.4万种、中文数据库18个、外文数据库4个、学术视频2.6万集。
贵州师范大学代码是1066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贵州师范大学简称“贵州师大”,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贵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历史
民国30年(1941年)10月,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
民国31年(1942年),学校增设体育童子军专修科;同年,设立国立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小学。
1950年10月,学校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
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同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校。
1958年,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现有条件和师资设备的基础上建立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不撤销,两校同时并存。
1967年,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贵阳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
1979年,废除“贵阳师院革命委员会”,恢复“贵阳师范学院”。
1985年3月,学校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处,依托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训中心成立。
1996年,学校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
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学校。
2021年2月,贵州师范大学武装部被授予“贵州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260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19人,师资中有教授298人、副教授702人,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人。获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84人次;获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230人次。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24个、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1所,开办本科专业86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2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1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
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电子信息工程、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历史学、化学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旅游管理、教育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历史学、化学、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音乐学、美术学、社会工作、日语、广播电视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环境科学、园林、园艺、工程造价、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舞蹈学、环境设计
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历史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英语、旅游管理、生物技术、化学、音乐学、美术学、教育技术、物理学、电子商务、应用化学
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心理学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教育学、生态学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旅游管理、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计算数学、生物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生态学、中国史
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数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植物学、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数学、人文地理学、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2个。 立志愿
截至2020年6月,近年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含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7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4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2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65项;国际级文艺奖2项;获批专利441项,出版学术著作344部。学术论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录5607余篇。
2020年,学校“特色杜鹃种质资源培育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贵州省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41项成果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批20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学术资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常设栏目有阳明文化研究专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民族政治学、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教育·课程与教学等。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常设生命科学、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学地球、环境科学、智能开发与心理等栏目。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贵州省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先后与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学校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有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
洛阳理工学院代码是多少?11070是洛阳理工学院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洛阳理工学院(Luoyang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坐落于享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之
南阳师范学院代码是多少?南阳师范学院代码是10481,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南阳师范学院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洛阳师范学院代码6035洛阳师范学院代码6035洛阳师范学院代码是1048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
沈阳大学代码是多少?沈阳大学代码是1103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沈阳大学(Shenyang-University),简称“沈大”,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由沈阳市人民政府举办,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辽宁省首批深化
贵州医科大学代码是多少?贵州医科大学代码是10660,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贵州医科大学(GuizhouMedicalUniversity,GMU),简称贵医大,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贵州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贵州省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代码是多少?贵州师范大学代码是1066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贵州师范大学简称“贵州师大”,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
辽宁大学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辽宁大学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辽宁省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下面是辽宁大学的院校代码和一些常见专业的专业代码:辽宁大学院校代码:10195以下是一些辽宁大学常见专业的专业代码:临床医学:120101口腔医学:120103药学:120201中药学:120202生物医学工程:120207生物技术
绵阳市2016高考志愿怎样填报四川省2016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高考志愿(不含艺术、体育类专业)安排在通知考生成绩之后填报,其中本科提前批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24日17∶00,其余本科志愿(含自主招生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28日12∶00,专科志愿在7月2日12∶00前完成填报。对口招生的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志愿均在6月28日12∶00前完成填报。志愿设置1。本科提前批和专科提前
2025-01-01 23:54:31
2024-12-10 02:48:46
2025-01-10 16:17:31
2024-11-29 23:13:56
2024-11-08 22:57:03
2024-11-19 07: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