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08:11:57 | 立志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设专业有经济学、法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计算及应用、地理信息科学、海洋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智能地球探测、石油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安全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土地资源管理、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产品设计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院校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坐落于名校荟萃的北京海淀区学院路,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发展而成,是一所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大学。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学校始终弘扬地质报国优良传统,肩负社会主义建设开路先锋的光荣使命,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急需的地质专门人才,为新中国工业的腾飞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淬炼出了愈挫弥坚、刚健勇毅的鲜明品格,形成了“爱祖国、能吃苦、做先锋、敢探索”的价值追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有16个学院、41个本科专业,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16898人,其中本科生8443人、硕士研究生6464人、博士研究生1779人、留学生212人。学校占地面积525843平米,在周口店、北戴河、河北平泉建有实习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为主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学,涵盖理、工、文、管、经、法等多个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地球科学进入ESI世界前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61人,专任教师976人,其中教授276人,副教授357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65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5人,北京市青年名师3人,建有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立志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才培养声誉卓著。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了二十余万优秀人才,涌现出以温家宝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精英翘楚,40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学校坚持以“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形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体系。学校有10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6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文艺体育比赛成绩优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国家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加强科学布局和组织策划,在科研项目、高水平学术成果、科研获奖、科研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及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成绩显著。在青藏高原地质演化、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超深钻探和极地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近5年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24项。学校拥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教育部、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9个。学校将推进大学科建设、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大科技项目、大资源平台等“五大”建设,推动传统地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型升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活跃。学校已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波兹坦地学中心,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麦考瑞大学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与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院校及科研机构有交流合作关系,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4项,执行多项国家级引智项目,1名外籍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学校依托“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在纳米比亚大学建有孔子学院。
迈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践行面向建校百年之际的“三阶段”战略构想,坚持立德树人,实施“落地行动”,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求发展,不断开创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设专业有哪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设专业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英语、广播电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化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统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宝石及材料工
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系电话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系电话:010-82323688,010-82323788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简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坐落于名校荟萃的北京海淀区学院路,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
河北地质大学开设专业有哪些河北地质大学开设专业有经济学、经济统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休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英语、法语、捷克语、广告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地球物理学、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古生物学、应用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设专业有哪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设专业有法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地球物理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智能建造、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智能采矿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设专业有哪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设专业有能源经济、金融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统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油气储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哪些专业值得读?地大的特色专业当然是地质类的学科。当然还有珠宝鉴定,也是名声在外。谁叫地大外有整整珠宝一条街呢。珠宝以后的就业市场也非常好。接下来要推荐一下其他不那么热门的专业,但是在地大里也非常不错的优势专业了:1.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学科树立“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确立“国内一流、国际
一、202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北京招生计划招生省份招生年份科目批次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学费学制北京2024综合本科工商管理类(5000元,含工商管理、会计学,不招单色识别能力异常)25000/4北京2024综合本科土地资源管理(5000元,不招单色识别能力异常)35000/4北京2024综合本科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5000元,不招单色识别能力异常)15000/4北京2024综合本科法学(500
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校官网网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校官网:www.cugb.edu.cn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简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坐落于名校荟萃的北京海淀区学院路,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
2024-12-17 17:35:11
2024-12-17 08:56:41
2024-07-05 11:52:02
2024-06-29 16:21:56
2024-02-15 08:38:54
2024-08-28 11: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