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0 07:11:08 | 立志愿
每年高考都会有个别“幸运”的考生低分高就,成为捡漏大王,2020年自然也不例外。那么高考志愿捡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些考生是如何实现低分高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高考志愿捡漏是怎么回事?
1、什么是高考捡漏?
高考捡漏其实就是大家口中的低分高就,指考生分数不高,正常情况下不会被某大学录取,但正好遇上报考这所高校高分考生严重不足,考生虽然分数不高,但还是最终被学校录取。
2、高考捡漏如何实现低分高就?
1)专业冷门,报考人数少
一般来说,学院的专业录取分数线是与专业热度相关的,一些冷门专业由于报考人数较少,分数自然也就比较低。如果遇到这个专业爆冷,报考人数低于招生计划,低分捡漏就有可能发生。
我提醒:冷门专业可能面临难就业的情况,考生在填报之前一定要想清楚。
2)敢于冲击名校,志愿填报大胆
以广西省2020年本科一批投档结果为例,一名高考分数为522的考生成功冲进了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不仅是211大学,还于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9年,学校在广西省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20分,2020年这名捡漏的考生可以算是非常幸运了。
我提醒:以此方式捡漏名校的几率非常低。为了避免滑档,考生一定要选择两三所保底的学校和专业,千万不要为了冲击名校或者心存捡漏的侥幸心理。
3)报考名校的分校
以2020年福建考生捡漏厦门大学的事件为例,该考生报考的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学校归厦门大学全资所有,考生毕业之后颁发的是厦门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证书与厦门大学完全一致。
虽然该分校与厦门大学本部录取分数线差异很大,但是2019年,学校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4分,考生能够以407分被这所学校录取,也算是捡了很大的便宜。
我提醒:考生需要搜集大量相关录取数据,操作难度较大,且运气成分较高。部分名校的分校有一定的单科分数报考限制,比如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就要求考生的英语单科成绩须达到120分及以上。而且这类学校学费较高,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来说,学校每年学费最少为25000林吉特,换算为人民币约为41000多元。可见想要捡漏名校的分校,不仅需要运气,也需要比较好的经济基础。
4)报考地域相对偏远的名校
一些名校由于地处偏远或经济水平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录取分数线都会相对较低。比如985高校中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11中的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等。
我提醒:偏远地区名校综合实力相对较弱,认可度相对较差。
5)征集志愿捡漏
征集志愿也是不少考生捡漏的一种途径,有少部分高校由于专业过于冷门就会出现无法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因为名校的报考热度都会比较高。
我提醒:征集志愿名额较少,竞争较大,分数可能会上涨,也就更谈不上捡漏一说了。
重要提醒:高考捡漏实现低分高就主要靠的是运气,以上技巧并不能确保百分百成功。捡漏有风险,报考需谨慎!
二、2020各省高考志愿捡漏王
随着各省本科录取工作的结束,2020高考捡漏王也被“挖掘”了出来,我也为大家整理了以下2020各省高考志愿捡漏王。 (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福建:
1)407分考生“捡漏”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2)408分考生“捡漏”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河南:
1)611分考生“捡漏”中南大学(985、211、双一流大学)。
2)547分考生“捡漏”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领先的中外合作大学)。
3)569分考生“捡漏”扬州大学(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4)572分考生“捡漏”西南大学(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5)582分考生“捡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河北:
1)592分考生“捡漏”北京交通大学(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435分考生“捡漏”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3)423分考生“捡漏”西交利物浦大学。
广东:
1)556分考生“捡漏”山东大学(985、211、双一流大学)。
2)562分考生,“捡漏”中南大学(985、211、双一流大学)。
3)470分考生“捡漏”华北理工大学(省属重点骨干大学)。 立志愿
4)601分考生“捡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985、211、双一流大学)。
5)582分考生,“捡漏”暨南大学(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6)540分考生,“捡漏”华南农业大学(全国重点大学)。
江西:
1)561分考生“捡漏”山东大学(985、211、双一流大学)。
2)546分考生“捡漏”南京理工大学(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3)607分考生“捡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贵州:
534分考生“捡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85、211、双一流大学)。
广西:
1)524分考生“捡漏”天津大学(985、211、双一流大学)。
2)583分考生“捡漏”华东师范大学(985、211、双一流大学)。
3)583分考生“捡漏”山东大学(985、211、双一流大学)。
4)550分考生“捡漏”西安交通大学(C9、985、211、双一流大学)。
5)503分考生“捡漏”北京师范大学(985、211、双一流大学)。
青海:
理科476分考生“捡漏”厦门大学(985、211、双一流大学)。
黑龙江:
1)理科538分考生,“捡漏”北京工业大学(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理科495分考生,“捡漏”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3)理科553分考生,“捡漏”苏州大学(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4)理科533分考生,“捡漏”北京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高校)。
5)理科543分考生,“捡漏”南京农业大学(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6)理科544分考生,“捡漏”合肥工业大学(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7)理科563分考生,“捡漏”东华大学(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8)文科512分考生,“捡漏”北京林业大学(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9)文科508分考生,“捡漏”江南大学(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0)文科532分考生,“捡漏”西南交通大学(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大学冷门专业有:古生物学专业、草业科学专业、博物馆学专业、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殡葬学专业等。 大学冷门专业有哪些 1、古生物学专业 大学冷门专业里的领头人可以说就是这个古生物专业了,而且因为这个专业六年来年仅有一人,被网友戏称为“六代单传”的专业!就连北京大学这样的985高校从开设此专业至今,十年来每年都只有一个毕业生! 主要是古生物学这个专业特别冷门,没人报。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时候也很头痛,国内并没有合适的对口工作。找工作的话,只能跨学科找工作,在工作中再去学习新东西了。 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有: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 2、草业科学专业 一听这个专业名字,你觉得学出来是种草、锄草的么?特别是农村的考生,好不容易读个大学,难道就是来折腾小青草的?很多人对它的片面理解,也导致这个专业爆冷。而这个专业却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专业,草业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是足球场草坪以及城市草坪绿化方面。但是这种职业一般农民工就足以胜任,很多公司不会花大代价去聘请什么人才的! 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有: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 3、博物馆学专业 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博物馆,甚至也有一些私人博物馆。而博物馆专业却没人报考,主要是这个专业就业面非常的狭窄。你以为你读了博物馆学专业就能待在博物馆里上班吗?其实你不知道的是,博物馆大都是企事业单位,需要经过考试才能进去的。虽然有一些专业限制,但是历史学和汉语言文学的人也一样能考进博物馆。这样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只能去考研了! 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 4、哲学专业 很多人觉得哲学专业算不得冷门,很多文科生都想做一位哲学家,但是现实却非常的骨感。大学的很多专业中,哲学专业没人报考的主要原因是太不实用。每年这个专业的学生大都是被调剂进去的,很多人为了有大学上,不得已被迫的选择。正是因为哲学专业出来的毕业生学的不好,就业也困难,所以这个专业也越来越无人问津。 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有: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 5、宗教学专业 宗教学是以研究宗教和宗教发展历史的社会科学,很少见有人选择此专业。 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有: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 6、殡葬学专业 殡葬专业是冷门专业中的冷门,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都比较排斥它。但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十分好找工作,待遇和福利也不错。 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等。 大学冷门专业的原因 一、供大于求,社会需求小 其实,在高考过后的志愿填报中,无论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无论是选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最终的结果就是为了将来好就业。也就是说,考生在填志愿时,绝大程度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尤其是社会的供求关系就是志愿填报的一根“无形指挥棒”。 往前推个几年甚至十几年,师范专业、法学专业还是大家争相抢报的“热门专业”,可是随着就读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毕业数量也随着“水涨船高”,加之教师、法学相关岗位的更新换代较慢,近年来社会需求逐渐趋于“饱和”,且有点“供大于求”的苗头。因此,法学专业、师范相关专业等也被考生和家长划为“冷门专业”行列。 二、就业环境艰苦 在大学专业设置中,有一些工科专业也被归为“冷门专业”,它们因为就业的环境艰苦,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都会比较保守的对待这些专业,包括:船舶工程技术、力学、矿业工程、地质工程、农业工程、水利工程、动力工程、冶金工程等。 在知道这些大学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要不就是偏远的山区、海洋,会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要不就是在一些危险的地方工作,许多考生及家长都会“避而远之”,宁愿选一个工作环境安定,薪资报酬不高的专业,都不愿填报这些薪酬高、工作环境艰苦的专业。久而久之,这些工科专业就自动成为无人问津的“冷门专业”了。 三、谈农色变 尽管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可是农业相关的大学专业依然没有受到考生的“青睐”,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家长及考生都是谈“农”色变,避而远之。尤其是一些农村的考生,家长就盼着自己的孩子考一个好大学,读一个好专业,以后有一份好工作,彻底与“农”字划清界限,当然不愿意孩子填报与“农”相关的专业。 四、基础学科不受欢迎 基础性学科由于专业内容理论性强,与现实经济生产活动的联系不如应用型专业紧密,导致就业对口性差,只有少数顶尖人才能留在本领域工作,这似乎已成为某种共识。诸如历史、哲学、数学、物理这样的文、理基础性学科,往往被大家当成“学问”,却不知道这些学问如何应用,或者是不了解这些学问对就业有什么用。似乎读了这些基础性学科专业,要么一直读到博士留校,要么只能到中小学去教授相关科目,“学无所用”的疑虑把不少人挡在了这些专业门外。 有些专业确实是就业竞争压力大、薪酬低、因此考生在填报的时候比较犹豫。可有的专业,仅仅是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原因或者是因为家长、考生不了解,就被归为“冷门”实在有点冤。希望各位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要全面深入的了解专业学习内容、就业前景、就业环境等多方面内容,不要人云亦云的将一些“无辜”专业划入“冷门”行列。
2025-01-01 23:54:31
2024-12-10 02:48:46
2025-01-10 16:17:31
2024-11-29 23:13:56
2024-11-19 07:13:36
2024-11-17 0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