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0 07:30:28 | 立志愿
普通高中选课选择如下:
1、物理+化学+生物第一种选物理化学生物,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随着社会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根据未来就业前景,这三门不会差。这个组合文科类专业可能不好考,但是几乎所有理工类专业不会受限。
2、物理+化学+地理第二种物理化学地理,覆盖面就比较广了,文理专业都有的选。首先地理是具有理科思维的文科,很多同学在学习地理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对于这门课程理科生学起来在某些方面是有优势的,文科生学习地理时都是死记硬背,恰好一些理科生对地理很感兴趣,新高考正好提供了选择的空间。选物化地三科,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个人的理科思维,地理虽属文科,但需要计算的题目也很多,而且选择地理与物理化学组合特别好,甚至比选生物还要好一点。
3、地理+化学+生物第三种地理化学生物,以前文理分科的时候,文科生的苦恼就是觉得地理应该是理科。实际上,地理学科比起理科来说,逻辑思维考查较少;比起文科来说,答案比较明确,属于比较容易得分的学科。
普通高中选课
1、查阅学校选课手册:学校会提供一本选课手册,里面包含了各种选修课程的介绍、学分要求等信息。仔细阅读选课手册,了解各个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2、确定学业目标:根据你的兴趣、职业规划和综合素质发展需求,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考虑你感兴趣的学科、未来职业的要求以及个人优势,有针对性地选修相关课程。
3、遵循学分要求:了解学校对学分的要求,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分分配。确保选修课程的学分能够满足学校的要求,并且不超过最大选课学分限制。
4、平衡学科组合:选择不同学科的课程,注意平衡文科、理科和艺术类课程的组合,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5、咨询老师和辅导员:向学校的老师和辅导员咨询,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你做出更合适的选课决策。
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下什么是“3+1+2”模式?
“3+1+2”模式是指,考生高考满分不变,仍为750分,总成绩由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3”指的是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指的是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指的是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按照数学中的排列组合,在新高考“3+1+2”模式下,理论上将有12种组合。
新高考的这种模式不再进行文理分科,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其中,物理的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生物的整体难度在数理化生中最低,更易学习,性价比较高,我国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学科社会价值越来越高,未来前景将不错,也是理科能力较弱的考生的首选科目。
化学的难度低于数理,高于生物,要求考生拥有较高的识记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理解。历史则偏向记背,相对简单但知识面较广;地理在高中是文科,但在大学里属于理科,背诵比政治历史少,偏向理科,考题客观较易得分。政治则背诵较多,且实时更新,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每年试题变化较大,与实际生活相贴近,得高分不容易。 立志愿
对于高一新生而言,以上这些内容是需要提前了解的,努力学习,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来不断比较,总结出自己的擅长科目,使自己在高考中更有优势。
立志愿(https://www.jlzhiyu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明年高考3+1+2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
新高考3+1+2是指:必考3门科目、选修2选1和选修4选2。所谓的“3+1+2”模式,高考的满分依旧是750分,根据不同兴趣的选择共有度种组合。
1.影响等级赋分原则
“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依然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
2.各学科学习难度及选科情况,可供考生做选科参考。
1.生物
生物的整体难度在数理化生中最低,更易学习,性价比较高。他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以及信息的提取能力。就近几年来说,我国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学科社会价值越来越高,未来前景很好,也是理科能力较弱的考生的首选科目。
2.物理
物理学科相对来说难度较高,知识之间联系很紧密,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涉及的场景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对现在和将来的理科学习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3.地理
地理科目文理兼备,学习难度低于理化生,背诵内容少于历史政治,考题客观但答案明确,相对比较容易拿高分,对于选择物理的偏理科生而言,大部分人会选择偏理科的地理,显然要比政治容易的多。
4.历史
纯文科的科目,知识面要求广,但相较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更容易理解,拿分比较简单。由于是首选科目之一,很多物理弱的这部分人都会选择这个科目。
5.化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难度低于数理,高于生物,要求考生拥有较高的识记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理解,这个学科是有助于考生的发散思维,是我们在今后繁杂工作能分析解决问题。6.政治
政治学科记忆内容多且与时俱进、贴近生活。也正因为此,它每年试题变化大,所学内容可能和要考的内容就会有差距,而且教材上有可能没有,所以得高分不容易,而且关键是没有把握,浮动可能会较大。所以,导致选考的人数相对较少的。但政治是大学考研必修科目,如果高中未选考,造成长时间的知识断档,对今后的考研之路是有一定影响的。
以上就是立志愿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普通高中选课怎么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立志愿:www.jlzhiyuan.com新高考什么时候选课选课该怎么选伴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大家都知道新高考是要进行选课的。那么,新高考什么时候选课呢?选课该怎么选呢?下面我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1新高考选课什么时候开始选考虑到各省的政策不同,所以各省的关于选考、学考的时间也不一样,简单的说,如果学生高一下学期就要开始参加某些科目的选考或是学考,那么,选课从高一上学
高中选科怎么选我是高一的男生,考试只有300多分,不知道该选文科还是理科,求解答!高中生如何选择文理科[仅供同学们参考]文理分科一直争议不断,但它作为目前的一种客观存在,可以说是高中生面临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学生的发展之路也将自此发生改变。以下是较为合理合理的选文理的方法:一、杜绝盲目选科盲目选科主要有以下几种:(1)“一边倒”,根据哪科选的人多就选哪科;(2)根据
新高考怎么选课才合适呢新高考改革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政策落实,也并不单纯是家长和学校要关注的问题,而是要让各界参与到高考这个流程中的不同个体,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高考怎么选课才合适呢,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更多高考相关内容推荐↓↓↓最实用的高考语文复习技巧2022高考励志金句100句高考英语复习八大诀窍2022高考政治复习攻略新高考怎么选
书法艺考和文化课,该怎么选?我觉得还是以文化课为主吧,毕竟书法艺考太浪费时间了,而且分数也不低。也信信很难考,如果这个没考好,文化课也落下了,那就得不偿失了,还是专心做一件事情比较好,而且书法艺考太浪费时间了,还要花很多的钱,还不一定是什么结果,不如就在文化课上好好的努力拼搏一下,而且如果书法你没有考过的话,估计你大坦搜以后也就把书法课程落滚历下了,所以一开始不如就赌一个有把握的。报考综
我是应届毕业的三校生,怎样参加高考?答:要看你报的是什么类型的高考。1、如果你报的是单独招生,只能报省内的专科大学。2、如果你报的是三校生高考,可以报省内的专科大学,以及省内的本科大学。3、如果你报的是普通高考(文史类,理工类),可以报省内、省外几乎所有大学,有特殊要求的军校,国防大学等除外。人要有自知之明,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的三校生,建议你选择单独招生和三校生高考,
中职怎么参加普通高考中职生参加普通高考的方法是:中职生要和普通高中学生一样参加当年6月的统一高考科目(其中外语有2次考试机会)和2年有效期间的选考科目考试;如果拟报考高校对学考等级有要求,则还须参加相关科目学考。中专、技校、职高生可以和普通学生一样参加普通高考,即可以报考普通高中学生可以参加的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也可以报考警校、军校。需要提醒参加普通高考的中职学生:中职生参加普通高考
中专怎么参加普通高考中专学历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具备参加普通高考的资格。考生需要前往所属地区的教育考试中心进行报名。报名时,需携带户口本、身份证以及毕业证等相关证件。教育考试中心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考生便可以参加高考。具体报名流程如下:首先,考生需登录当地教育考试中心官网,查看高考报名须知和相关要求。其次,考生需在网上完成预报名,填写个人信息并上传相关证件照片。然后,考
高考选科专业覆盖率其他信息:物理+化学+生物选科:可报考专业多,理科强的考生优势大。物化生这个组合可以说是纯理科组合了,一般理科很强的学生,都会直接选择这个组合。对于理科思维较强且学有余力的男生来说,这个组合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物理+化学+地理选科:记忆背诵内容较少,学科之间关联密。地理虽说是传统文科,但是相对其他两门文科,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一直有文科中的理科之称。
2025-01-01 23:54:31
2024-12-10 02:48:46
2025-01-10 16:17:31
2024-11-29 23:13:56
2024-11-19 07:13:36
2024-11-17 04:18:19